(资料图)
2022年11月19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授牌表彰仪式在第十届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昌年会上举行。现场,生态环境部正式授予合肥经开区等全国8家园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荣誉称号,是合肥经开区继获评首批“低碳工业园区”“国家绿色园区”和“绿色发展最佳实践园区”后,又一国字号绿色名片。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与清洁生产要求而设计建立,具有环保意义和生态绿色概念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由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及科技部联合发起并组织创建和验收。
合肥经开区自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以来,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结合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理念和生态工业原理,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实践,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构建生态工业链,区内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园区整体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产业结构生态化。坚持“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发展思路,数字赋能传统产业,战新产业加速崛起,形成“3+6”产业体系。近十年来,战新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从33.2%提升至67%。大力引进核心配套企业,积极促进企业、行业内部及相互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实现水和废物的减量、再用和循环,构建了17条生态工业链条。
基础设施生态化。持续开展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建设,建设污水管网401公里,雨水管网832公里,全面实现雨污分流。投资近2亿元,建设国内首个具备原位生物处理功能的初期雨水调蓄项目,有效解决初期雨水面源污染问题。投资近2.3亿元,对合肥经开区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尾水进行提标处理,并配套建设9万吨中水回用工程。合肥经开区主要污染物排放弹性系数逐年下降。
能源利用生态化。积极改善能源结构,区内燃煤锅炉全部淘汰,天然气锅炉全部实施低氮改造。引导园区企业降低能耗强度,在多个企业广泛采用光导照明、光伏发电和太阳能蓄热。为企业搭建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电力需求侧在线管理平台。布局前瞻性、引领性的绿色低碳战新产业,重点打造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投入128辆新能源公交,实现新能源公交车应用全覆盖;招标管理共享单车2万辆,助力绿色交通体系建设。
园区环境生态化。开展全域性绿化提升工程。以“增加绿量,提升品质”为主线,大力推进城市公园、道路、街头绿地、林荫广场的建设,构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公园体系,全面提升城区绿化品质。坚持在保护原生态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对翡翠湖和南艳湖进行景观性开发,使其成为合肥经开区东西两边的天然“绿肺”。
公众参与生态化。获评国家绿色工厂6家、省级绿色工厂10家,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1家,入选国家绿色设计产品8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家。省级绿色学校2所、市级绿色学校14所、国际生态学校1所。省级绿色社区1个、市级绿色社区19个。
“环境是发展之本,生态是发展之基”,合肥经开区将以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为契机,持续推进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李长龙 朱雪梅·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晚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